《乐贯东西·与光同尘》:劳黎•小提琴中国派演绎东西方的共振
2025 年 5 月 9 日晚,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深化美育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特邀请到国际乐坛备受瞩目的中国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劳黎老师,以 “乐贯东西・与光同尘” 为主题,用灵动的琴弦编织出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校长卢新华、副校长包建明、总督学王斌、纪委书记王照伟、教育学院院长熊秀峰、副院长蒙剑英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同时,本次活动受到了北海市文艺界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北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林海等众多社会各界的音乐爱好人士莅临活动现场。
劳黎,中国当代最受瞩目的小提琴家之一。作为独奏家,她曾与捷克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波士顿爱乐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合作;曾登上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国家大剧院、卡内基音乐厅等顶级舞台演出;她的演奏被誉为“细腻感人,充满想象力,犹如阳光般温暖”;她同样致力于教学创新,翻译出版布朗大师教材,并独立编著《小提琴练习曲的艺术》,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以来,她的学生已获得多个国际大奖,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小提琴比赛中摘得14项大奖、8枚金奖。
此次音乐会,以劳黎与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范早早共同演绎马斯内的《沉思》拉开序幕。其悠扬婉转的旋律以呢喃低语开始,并带着一丝犹豫与迟疑。随着旋律的不断推进,音符逐渐变得坚定,琴音忽而高亢,似在诉说内心的波澜,忽而低沉,如陷入无尽的思索。两位演奏家默契配合,琴声交织,营造出深邃而神秘的氛围,轻轻拨动着听众的心弦,将大家带入一个充满哲思与情感的深邃世界,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从灵魂深处流淌而出,引起听众心灵深处的共鸣。
《沉思》的余韵尚未消散,鲍元恺的《猜调》以欢快热烈的节奏瞬间点燃全场气氛。劳黎的琴弓如灵动的精灵,在琴弦上快速穿梭,云南民歌活泼明快的节奏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巧妙地将现代小提琴技法融入传统民歌旋律中,将一幅幅鲜活的孩童生活图景在琴声中徐徐展开,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童真童趣,赢得满堂喝彩,掌声如潮水般久久不息。
下半场,劳黎携手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北海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靖茜,共同奏响克拉拉・舒曼的三首浪漫曲。婉转的旋律在琴键起落间流转,细腻情感与浪漫诗意经演奏家之手化作一个个灵动音符,编织出古典音乐的优雅情网。现场听众仿若置身十九世纪的欧洲沙龙,沉醉于浪漫主义音乐的深情世界。
音乐会压轴,由劳黎演奏的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部融合民族元素与现代风格的巅峰之作,在劳黎的演绎下,气势恢宏,意境深远。乐曲中,民族乐器的韵味与小提琴的独特音色交相辉映,生动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创新。
在访谈环节,劳黎分享了自己丰富的跨文化学习经历。从中央音乐学院的专业训练,到赴美、西班牙深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学习与碰撞,极大地拓宽了她的音乐视野。她深刻认识到,小提琴作为最接近人声的乐器,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绝佳载体。用小提琴诠释中国音乐,不仅能传递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更能打破艺术界限,实现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她特别提到,赵季平《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凝聚了作曲家几十年心血,通过弦乐的叙事性表达,以 “大爱” 主题展现中国音乐。
此次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东西方文化的思想交汇。劳黎用西方乐器展现中国音乐,以音乐为媒介,让大家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音乐会结束后,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在音符的流转间,情感得到前所未有的共鸣与升华,心灵得以滋养与启迪,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北艺学子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传承创新音乐文化,奏响时代的和谐乐章。(王凯、缪仁文、董秋伶/摄)